第126章 菜篮子工程_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内测小说网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 第126章 菜篮子工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6章 菜篮子工程

  金陵城。

  在这个年代,糖不算很稀有,但也是较为珍贵的,没便宜到可以拿来随便吃的地步,家境实力好一些的家庭都备有少量,作为调味品。

  从各个不同的作物来看,后世的国家,其收成较之如今,多到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就像这个制糖的作物——甘蔗。

  万掌柜没有种过甘蔗,不懂得甘蔗的种植方法和甘蔗的习性,但也知道粮食的产量的提升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就拿水稻来说,去年他特地打听了一下,不少使用了天幕提及的土化肥的水稻,产出提了2-3成,有些收成夸张的也不到4成,这里面可能还有吹牛报的数,真实的情况,平均应该是提升2成多一点点。

  这個提升已经很夸张了.相当于大丰收了。

  他实在难以想象,后世的工业化肥,农业机械化等,还能怎样将粮食提升到‘吃不完’的境地,况且是在M国的人口较之如今还多了几倍的情况下。

  其他人倒是非常羡慕M国人的粮食价格,瓜果蔬菜贵而肉蛋类便宜,这简直是美好的生活啊,蔬菜哪里不能种,挑一摞土回来摆院子里或家门口都可以。

  不过从评论区得知,他们并不自己做饭,平日里吃些汉堡可乐什么的,便利是便利了,但在饮食上才会不可避免陷入所谓的‘高糖’的陷阱。

  【明清是中国饮食文化高度发展期,宫廷餐饮集几千年之大成,丰盛奢华,但奢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华贵的餐具,明英宗期间,皇家用的餐具多达377000多件,清朝乾隆皇帝吃一顿早餐,要用12个铜胎镀金的珐琅碗,黄盘4个,金碗两个,小金碗一个,金碟两个,金勺子一个,青玉香金筷子一副】

  【另一个奢华是皇家的排场,清朝皇帝的御膳房有厨艺370人,御茶坊有120人,慈禧早晚两次正餐各48道菜,过年过节则要108道,实在叹为观止】

  【从吃的来说,明朝宣德皇帝已经可以吃上一点进口的新鲜食品,啥好东西呢?朝鲜进贡的泡菜】

  【天启皇帝喜欢吃海味,经常吃烤蛤蜊、炒鲜虾、甜鸡腿,他还喜欢吃新鲜的莲子汤和炒西瓜子,隆庆皇帝喜欢吃点心,宫廷就独创了一个‘丝窝虎眼糖’】

  【当时在宫廷外特别受追捧,制作方法和器具一直密而不宣,都是宫内甜食坊的专人精手,绝不让闲杂人等看见】

  【老百姓一辈子连听都没听过,那这丝窝虎眼糖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其实就是麦芽糖做的龙须酥,一圈圈盘起来就像一个个小燕窝所以叫丝窝,至于虎眼就是用红酒曲之类的,在窝窝中间点一下,整体形成一个类似眼睛的外观】

  【再看看皇帝们吃的时令菜品,明朝皇帝们春天吃饺子、冬笋、银鱼、鸽子蛋,各种柑橘、枣糕、糯米糍粑,夏天吃白煮猪肉粽子、莲蓬、西瓜,秋天吃菠萝蜜、食鱼、肥蟹、麻辣兔,冬天吃爆炒羊肚、鹅掌、烤羊肉、醋溜鲫鱼】

  奉天殿前。

  朱元璋表情有些变化.一方面是这些生活与他如今的并无太大差异,在天幕中见到谈及类似自己的日常生活时,那感觉还是有些怪异的。

  另一方面,天幕提及的后世子孙们的排场之大让他很是无奈。

  他自认为生活已经足够节俭,除了日常饮食肉食多一些外,其他并没有出格的地方,连宫中开支也尽量缩减,更别说一个小小的光禄寺了怎么会养这么多闲人!

  就算从饮食上来说,他日常所吃的肉食也是鸡鸭羊猪等家禽家畜,没有让地方耗费民力物力上贡地方特产。

  他以身作则多次下令,禁止地方进献特产、玩好,像香米、葡萄酒、竹簟、人参等等。

  皇宫装饰皆以简谱为主,去雕琢,命熊鼎等人收集古人之事书于壁上。

  但由俭入奢易,毕竟隔着上百年时间,后面皇帝慢慢由节俭走入奢侈那是必然的事情,他想要干预也是无从下手的

  胡惟庸、刘基等人也不语,按天幕所说的,其实皇帝饮食真不算奢侈只不过排场方面倒是有些太夸张了,皇帝为了口欲之私而养这么多闲人,不仅要管人吃喝拉撒,每个月还要发月俸,这于国库倒是个不小的负担。

  不过历来朝廷,随着承平日久,无论是宫中支使又或者朝廷官吏,都会不可避免的膨胀,人数较之开国之初要多上几倍乃至数十倍。

  庞大的支出会将朝廷财政拖向泥潭,直到朝廷实在受不了开始裁汰冗官,精简人口为止。

  这一点主要是皇帝的原因,碰到好皇帝,或许还愿意裁汰多余人员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到,明清皇帝们吃的真的就很一般,我们随便点开一家外卖软件里面都比这丰富这一点除了生产力低下导致的食材稀缺外,还有一点就是交通问题】

  【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从南京到北京都要十几天的路程(飞机直线距离2小时),可以想见就算各地想进贡一些生蚝、龙虾、帝王蟹等,或是什么时蔬瓜果什么的,也没法准时新鲜送达】

  【而且皇帝们的饮食在当时已经算很奢侈了,可这简直比咱们的外卖还要单调】

  【古代生产力低下不仅食材有限、调料都很稀缺,盐糖酱醋是比较珍贵的存在,更别提什么味精鸡精各种调料了,所以真正想吃好,还得靠科技】

  【今天的我们,一年吃掉全球70%的鹅肉,67%的西瓜,50%的猪肉,40%的水产鱼货,30%的羊肉,11%的牛肉】

  【凡是地球上能长出来的东西,中国人就没有吃不到的,翻开历史,我们必须由衷感谢祖国的现代农业、养殖业和菜篮子工程】

  【用几十年努力让全球的山珍海味走入每个寻常家庭,让你我这样普通的人也拥有远朝帝王的美食享受】

  和兴茶食店。

  一众人乐呵呵望着天幕,心态是好奇又有些羡慕。

  皇帝的生活原来是这样的啊,当然更羡慕的是后世的生活,从饮食方面来说,已经和皇帝差不多了

  这一点从此前刷到的美食街的视频就可知道,更重要的是分量啊看看天幕提到的数据,简直是夸张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一个国家的牛羊猪鹅水产鱼货,占比都排的上号的.另外的五十多亿人口呢?

  万掌柜等人都知道天幕说的逻辑是对的,新鲜蔬菜和瓜果都要求新鲜,以如今的交通效率,想吃到比如广州那边产的时蔬瓜果什么的,基本上就比较麻烦。

  沿海的鱼类海鲜也是如此。

  从这方面来说,后世那么夸张的交通通行效率,确实大大缩减了路途时间,所以在粮食产量足够的情况下,大规模养殖和销售成为了可能。

  “从金陵到北平飞行距离只要2小时,也就是一个时辰?”一众人也想过飞会比地面上马车跑要快很多,但一直没有个具体的概念。

  “时速900多里路.这也太夸张了”苏先生也感叹,这听起来像是在吹牛.但他们都知道,任何人都可能是在吹牛,唯有天幕说的一般都是真的。

  稍微出过远门的,都知道这个速度有多么的不可思议。

  当然大部人都不知道北平在哪里于是只好请教其他老兄,不过听别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明白是在哪里,只知道距离一千多公里。

  再将从金陵到乡下的距离,不过几十里路就要走一天.一换算下来,才明白其中的含金量!

  一个个嘴巴张大得足以把鸡蛋塞进去。

  万掌柜看着众人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心里也有些好笑,不拿如今和后世对比的话,是没有那么大的烦恼的。

  飞机什么的,那是朝廷要考虑的事情,他已经一把年纪了,早已明白身为小人物自家人平平安安才是正事。

  不过有时候心里也会想想,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亲眼见到飞机,或者搭上一程。

  奉天殿前。

  “这不对吧?”朱元璋皱着眉,说着又重新掐手指算了一遍,数据还是一样啊

  “你们算得是多少?”胡惟庸向其他人问道,眼神里有些不敢相信

  “.”

  “说啊!”胡惟庸有些不耐烦。

  “每小时900多里”

  “一个时辰是两小时.”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嘴唇嗫嚅了一下,终究是没有出声。

  要知道八百里加急,在不计代价、换人换马的跑法,加上实际路况,一天也才堪堪跑600-800多里路。

  此前众人不知道飞机的飞行速度,总想着就算能飞也只是比马儿跑得快一些吧,直到此时才明白这效率完全是云泥之别,毫无可比性。

  “这内燃机.到底是什么怪物啊.”朱标也被折服了,这算得上国之重器了吧。

  朱元璋眼神炯炯,一眼扫过群臣,最后注视着科学部的众人,语重心长道:“内燃机,飞机等重器,就仰赖众卿了。”

  孙传时等人有些手足无措,但同时心里又生出一些激动,连忙表示愿为陛下、为大明肝脑涂地。

  【提到菜篮子工程,就不得不提一提其具体内容,它让我国的蔬菜产量,消费量,人均消费量都实现了全球第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数据,我们国家的新鲜蔬菜的产量量,占到全球产量的52.3%,第二大的是印度占到全球产量的11%,第三大美国的蔬菜产量占到全球的2.7%】

  【2020年我们蔬菜的田间的产量是7.7亿吨,人均田间蔬菜的产量是半吨,商品蔬菜的5.5亿吨,我们人均每天0.68公斤的蔬菜,这个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超过了居民膳食指南,里面推荐的每天蔬菜消费量】

  【从1988年开始菜篮子一期工程建设,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肉、蛋、奶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从1995年到1999年,这个菜篮子工程第二个阶段的时候,国家就开始推行规模化集中生产,在最适宜的区进行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

  【到第三个阶段就是2000年到2009年,这十年间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提出了安全的蔬菜、绿色的蔬菜,我们的蔬菜不仅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质量方面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从2010年到现在四个阶段,我们关注整个产业链,生产上怎么进一步提高,消费上怎么样减少浪费,包括产地冷鲜、冷链运输,到了销地冷藏直接进入商超,保证你拿到手里的是非常新鲜的蔬菜,尤其是叶菜类】

  【这个实际上都是我们国家30多年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成果,国家在里面的投资,企业和科研人员在里面投入其实很大,才能保证生产、运输、保存的过程中不出现差错,大家随时去菜市场、超市都能买到新鲜的各地的时蔬瓜果.】

  唐,长安城。

  李世民挺欣赏后世这种‘集中力量办事’的风格,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黄河治理、三北防护林等工程,无不是造福一方的良政。

  只是天幕在提到这些工程时,细节方面的内容又不足,因此他只能花些心思去琢磨。

  此时又听到一个菜篮子工程,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接地气,没有‘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等名字和内容来得霸气,像是妇道人家安安心心为一家老小张罗衣食。

  但就像人不可貌相一样,这个菜篮子又事关民生,影响重大。

  “原来朝廷还管老百姓吃喝拉撒啊”有人笑着说道,这种特地去关注民间需求,设立多期工程去统筹生产建设,很像他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风火火搞生产建设的风格。

  “在长安城的大夏天就能吃到海边虾蟹,那该是何种感觉啊?”不少人都畅想着,天幕说的勾起了他们的食欲,但长安城居内陆之中,实在是难得这种食物。

  要真从海边转运过来,没到半路可能都臭了,而后世的交通效率还有什么冷链运输等,可让人大开眼界了。

  冰是什么啊那可是长安城都少见的稀罕玩意,后世竟然拿来做运输用当真奢侈啊。

  房玄龄笑呵呵看着,菜篮子工程可不是随随便便办的,以如今的交通条件,粮食生产效率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吃都吃不饱,谈什么新鲜蔬菜,时令瓜果。

  就算解决了吃饭问题,空出多的土地来种植蔬菜,那运输也是极为麻烦.从洛阳转运粮食到长安都极为艰难,更何况是磕碰不得的瓜果蔬菜。

  好在陛下也是明事理之人,知道哪些政策能施行,哪些需要改进,否则换上上一任皇帝那好大喜功的脾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ncmo.org。内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ncmo.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