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真空三极管_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内测小说网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 第137章 真空三极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7章 真空三极管

  【评论区有朋友说,太阳灶真有那么神奇吗】

  【这里是甘肃,我的家乡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烧水神器就是太阳灶】

  【在我们黄土高原的乡村,几乎每家都有这样独特的烧水装置,可以看到它就有点像一口锅,是将光线聚集到一起进行加热的】

  【不过因为太阳时移动的,所以太阳灶的下方这边还有调节仰角的,而且它不会影响到中间的支架,支架上我们一般用来放锅】

  【也有人说这有点像以前的卫星电视锅,还别说这真的有点像】

  【太阳灶不用气不用油不用电不用烧火,只要有太阳就可以烧水做饭,有太阳的天都可以烧水做饭,烤洋芋做馍馍,不管春夏秋冬,纯绿色没有污染】

  【像这种大太阳的天气,放少一点的水大概5-6分钟就能煮开了,今天在太阳灶上面,做我们甘肃的特色美食,洋芋糊糊】

  【小时候啊记忆里的太阳灶是很神奇的。有人说太阳灶小学课本里边有外婆家的太阳灶,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可能大家是没来过大西北吧,这东西在我们农村这边很常见,就卖200多块钱】

  金陵城,奉天殿前。

  朱元璋等人都眼前一亮,这可是不用烧柴烧煤的好东西啊,随即又想到大半个大明,因为光线强度不够而用不上,又有些无奈。

  这个锅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光线聚集到一点,然后通过太阳光的热能将水烧开,这一点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里面值钱点的,就是这几块磨得噌亮噌亮的不锈钢板吧,这也能卖200多块?”

  “这是钢!钢!不是铁”有人纠正道,所谓百炼成钢,一块铁矿石从挖掘出来到炼成钢再到销售,其步骤是极其繁琐的。

  “这个东西在北方倒是好用,一年下来也可以省一些燃料费用。”朱元璋评价说道,烧水做饭取暖等始终是百姓日常所需,有这个太阳灶能利用太阳能,民众负担就会降低很多。

  像这结构如此简单的物件,基本能用好几年。

  不过这些物件发明什么的,只能民间自发去制造与销售交易,朝廷不会出手干预这些小事。

  “这地方怎么感觉变化好小和如今的都差不多。”一众人看着天幕,周围几乎没有了现代建筑、设施的身影,反而像是从古至今的农村场景,干燥的土地,枯死的杂草,还有枯透了的树木,看起来有些黑呼呼的远方山头。

  矮房子也是一层,不过看起来是铁皮顶的。

  “距离海边太远了吧,交通不便。”

  朱元璋等许多人都去过西北地区,知道这些地方苦寒,降水降水不够不足以种粮食,交通交通不便利。就像视频中,即使过了六百多年,其他见过的其他农村地方已经天翻地覆了,那里的农村地区依然没什么变化,和如今乡下的农村地方差不多。

  而自宋以来,都是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得不错,后世也是如此,似甘肃、西北等地,发展确实不够。

  《哇!终看见小学课本上说的太阳能了。一直不理解当时说的能直接放個锅煮饭,现在才懂》

  《这得空旷才行,广东不行,楼那么多一不小心把别人家点了》

  《晒死了做饭就算了,煲汤或许可以小火慢炖[捂脸]》

  《西藏也很多,特别是牧区,这东西效力很高的又没污染,没你们想的那么慢》

  《竟然用核能煮绿豆汤》

  《凹面镜聚光,温度很高的》

  【灯泡采用给碳丝通电加热发光,用久以后正极一侧玻璃总是会发黑,这是因为当时M国使用的是直流电,其中电流就是电子的定向移动,通电时的碳丝温度极高】

  【高温会让电子出现热电子发射现象,电子会逃离碳丝飞向正极一端,而这个过程中会有少数电子撞击在玻璃上,所以靠近正极一侧就会出现发黑,如果是交流电你就会发现两侧都会发黑】

  【后来另一位物理学家弗莱明,用类似的结构,在旁边放置一块是加正电的金属板,等温度升高出现热电子发射时,电子会被带正电的金属板吸引,相当于从电灯丝到金属板这条路线形成闭环,电流导通】

  【相反给金属板通负电,那么同性相斥,电子无法过去,也就是这条路线处于截止状态】

  【正向通电时电流导通,反向通电时电流截止,这就是最早的真空二极管,真空二极管主要有检波、整流等作用,还可以当做高频切换电子元器件的开关来使用,也就是整流二极管,开关二极管等等】

  【有了真空二极管,用二极管的符号表示,可用4个二极管搭建成整流桥再加上电容率波,我们就得到了直流电,这就是二极管整流桥将交流转为直流电的原理】

  【像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脑等都是弱电子产品,也就是使用的是直流电】

  奉天殿前。

  一众人快速又抄录了起来,前面讲的是背景故事,甚至于整个二极管的原理和作用基本都能理解。

  “整流的作用可以理解,检波是什么?高频切换电子元器件开关是怎么做到的?”科学部众人感觉脑子都要炸了,天幕讲了原理,但有些地方确实难以理解。

  “除了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现实中好像就用不到了。”一人皱着眉说道,事实上好像也没必要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至少目前来看,没有相关的电子设备可以用到。

  “确实如此,还是先抄录起来吧。”

  “这真空二极管需要用到电子发射现象,那是不是意味着这灯丝需要一直通电发热?”科学部中杜平疑惑问道。

  众人都是愣了一下,很明显.是的,那么这又会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今的碳化竹丝使用寿命不足其次就是真空技术不过关。

  现在使用的灯泡的真空技术,都是用加热的方式排去里面的空气,但很显然这个方式不是那么的靠谱。还有一种方式是充入其他气体替换里面的空气。

  无论怎样,在钨矿未被发现之前碳化竹丝的使用寿命是不足的。

  “开关二极管?听起来原理虽然是一样,但具体设计的细节好像又与整流二极管有所不同。”

  朱元璋、刘基等人都明白了二极管的原理,但问题是不明白其应用场景在哪里,所以觉得很是抽象,就算是想说些什么也无从开口,这真空二极管就像一位极其陌生的人。

  【后来另一位大神福雷斯特,在此基础上再次升级,在中间放一块镂空的金属网,叫做栅极】

  【给栅极施加正电压,此时会吸引灯丝飞出的电子,然后穿过镂空的栅极进入到右侧,所以这条路径电流导通】

  【相反给栅极施加负电压则会排斥电子飞过,所以这条路径电流截止,假设给栅极施加一定的正级电压,只让左右正负极处于轻微的导通状态】

  【然后输入一个小的交流信号给栅极,假设是正波,叠加到栅极,使其电压增强,那么导通电流就会增大】

  【同理如果是副波叠加到栅极,使其电压减弱导通电流则减小,也就是输入信号使栅极轻微的变化,导致左右之间导通的电流出现强烈的变化】

  【再搭建简单的电路,可转为输出更大的电压信号,相当于将输入信号放大了好几倍,这就是真空三极管放大信号的原理】

  【因为电信号会随着距离的传输而衰减,这在当时还推动电话通话的发展,首次实现了电话横跨M国,有了放大信号的真空三极管,就可以把电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

  【而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也推动接下来电子学出现爆发式发展,经过短短100多年就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高科技了】

  奉天殿前。

  众人一下恍然大悟,原来在真空二极管的中间加一个网状的栅极,就是所谓的真空三极管。

  而电话信号随着距离的衰减的问题,表现为电话两端听不清楚,电流噪音‘呲呲’声不断,这个问题和电报机远距离传输一样,需要别的技术来解决。

  众人一开始想到的是继电器,但完全没用

  因为继电器远距离传输时只能通过电生磁,导致开关接上和闭合,实现远距离传输,也就是只能传输0-1信号(电报)。

  但电话产生的电流是连续的,不过是强弱起伏不定,这个信号被称为模拟信号。所以继电器没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众人忧虑的问题。

  “妙啊!虽然感觉还不是很懂这个原理,但验证一番就知道有没有效果了。”朱标等人小心地将天幕给到的电路图给抄录下来。

  “电灯丝和真空三极管的栅极,需要用到的是直流电来控制正负极保持稳定,一般来说要用电池来解决,但这个方法又太麻烦了.毕竟电池电量总有耗尽的时候。”

  “所以可以用到前面说到的整流桥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或者是使用直流发电机发出直流电,这样就完美规避了这个问题。”

  众人一点点分析该结构图,将所有能想到的想法一一说出来,很快这三极管的各个难点的地方都被一一攻破,虽然本身没有多大的难度。

  “也不知道这次信号能传递多远?”

  “从M国国土东西来看,这距离应该够用了。”

  《如果我在三极管基础上在中间再加一个栅极会怎么样呢?》

  《放大倍数是比三极管大一点,用作高频、音频放大,振荡等。后来被五极管取代》

  《可怕的直立猿.你们在讲些什么鬼东西?。?》

  《我一直以为,二极管是个PN结,三极管就是NPN/PNP结》

  《pn结那是晶体管,是真空电子管之后发明的》

  《真空二极管、三极管无论是发热严重,功耗又高.所以后面都是晶体管了。》

  金陵城电器行。

  一众东家及小厮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不是,你讲的是啥嘞?为什么天幕还说讲得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这么大的么?

  和兴茶食店。

  万掌柜有些意兴阑珊地放下笔.纸上是刚临摹完的三极管结构图很遗憾,没看懂。

  “这玩意门槛这么高?”

  “好歹是高科技呢.尊重下!”不少食客苦笑着说道,其实大家都想从天幕提到的各种技术中分一杯羹

  奈何提及的技术,要么是各种矿,要么是远洋之外的特产,要么就是简单的各种物件,但已经被瓜分掉市场了。如今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大部分人连听都听不懂。

  这真是心酸无奈.因为金陵城9成5以上的百姓,还是文盲,连字都看不懂,指望他们搞真空三极管真是为难人。

  而这里面不是那种简单的机械结构,看一眼就能学会,其中的弯弯绕绕,电磁转换,信号传递等在绝大部分人眼中,就是完全如听天书一般。

  况且大家也是天幕亮起这一日有空跟着偷闲一下,平日里也没时间钻研,所以大部分人肯定都是来凑个热闹的,而他们最喜欢的肯定就是各种电影电视剧解说貌美如花的仙女跳各种舞

  这玩意需要消耗的人才就极其恐怖了,看评论区讲解,这只是其中一种技术,在此之上还有另外一种技术叫什么PN结。

  同样的原理,两种不同的技术

  《他们是怎么发现的?》

  《永乐大典上记载的[狗头]》

  《记得以前好像背过,1906年美国科学家,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代表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唐,长安城。

  李世民已经当习惯了甩手掌柜,此时看到调侃《永乐大典》也是会心一笑。

  根据天幕提及的信息,他是专门推算过时间,1368年明开国,年号洪武,洪武三十五年(1403年),朱棣攻入京师,靖难成功。

  而这三极管是1900年后的产物了

  “这三极管还能将声音放大?”房玄龄等人均是一愣,对视了一眼,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方向。

  “好像.还真能!”反正都是信号,为何不能。

  “只是这三极管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嗯可以一个个试试看,只要电路搭对了,那声音就会变大很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ncmo.org。内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ncmo.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